|

樓主 |
發表於 2020-7-5 13:2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跟朋友講起,他原來約40年前住在鴨脷洲大街,當時他住的樓宇是新建成,就是利發大廈(鴨脷洲大街96-98號),在1982年落成。
為甚麼來鴨脷洲住?因為租平,比香港仔同樣大小單位的平一半。
他在家就可以看到香港仔避風塘,看到海。而鴨脷洲大街還有很多寮屋(木屋)。當時除了朋友住的大廈(利發大廈),四周都是木屋。而且當時鴨脷洲的黃賭毒很昌盛。
在另一邊(利枝道那邊),水月宮後面山坡都有很多寮屋,現在看這裡的外貌,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再上一些,鴨脷洲邨的地方,是臨屋區,這個在舊圖片都有看過。
時間再早一些,看地圖,鴨脷洲邨是墳場。這個,朋友在鴨脷洲住時都不知道。
他在1982年住鴨脷洲利發大廈時,已經沒有倫敦碼頭了。
/05072020
鴨脷洲大街 02
Apleichau Main Street
mhp1494
香港香港仔鴨脷洲北部的一條街。
鴨脷洲大街是島上最早的道路。
這是一個小社區,有不同類型商店。
鴨脷洲大街的鴨脷洲診所。
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福德祠,以前是海邊吧。
倫敦里以前通往海邊,現在縮短了。
大眾魚檔。
有很多地盤,很快這裡會變得新穎。
A street in the north of Ap Lei Chau, Aberdeen, Hong Kong.
Apleichau Main Street is the earliest road on the island, and it has been recorded as early as the Ming Dynasty.
It is a small community with different shops.
Ap Lei Chau Clinic on Apleichau Main Street.
Apleichau Kaifong Welfare Association Fook Tak Temple, should be at the seaside before.
London Lane used to lead to the sea, but it is now shortened.
There are many sites, and it will soon become novel he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