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27|回復: 0

錦田樹屋 (Kam Tin Tree House)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780
發表於 2015-8-23 11:22: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hermostat 於 2015-8-23 11:30 編輯

06.jpg
古榕闊42米的樹冠,已伸展到行人道外,直抵民居。

錦田樹屋
Kam Tin Tree House - 2007-09-30
《古樹名木冊》編號     LCSD YL/6
樹幹直徑     6000毫米
樹高     16.5米
樹齡     超過100年

00.jpg
錦田樹屋,位於元朗錦田水尾村遊樂場側,其獨特之處在於由一株結構複雜的巨大老榕樹包圍着一間石屋,保有香港多個紀錄,並且見證了清初下達遷界令(又名遷海令)的一段歷史。

古樹簡介
該株老榕樹屬細葉榕,《古樹名木冊》編號LCSD YL/6,樹幹直徑為6000毫米(樹幹離地1.3米之直徑),是香港之最;樹木高度為16.5米;樹冠達42米,這是與大埔社山村之著名樟樹一樣並列香港首位的紀錄;樹齡方面則至少超過100年。至於實際年齡則眾說紛紜,一說300年,一說400年,但有指榕樹所圍繞的石屋之磚塊技術僅有200年歷史,故推算若要吞噬石屋,榕樹樹齡不可能比磚塊的製成日期相差太遠,但普遍認同榕樹至少有逾150年的歷史。

01.jpg
古樹因此符合以下四個特性而被列入2004年起特別編製的《古樹名木冊》中:
    樹齡超過一百年
    具文化、歷史或重要紀念價值
    樹形出眾
    大樹

05.jpg
歷久尚存的麻石門框,前方的閘門則只剩下柱子
逾百年的歲月,樹根和枝幹早已滲入青磚之中


石屋簡介
被榕樹纏繞着的所謂石屋,現時已無人居住,片瓦無存,只留下屋的一些磚牆和一具麻石門框。一說石屋至少擁有400年歷史,建於明朝晚年,是錦田鄧族的建築。著名旅遊人朱維德在他的作品《香港掌故》中指樹屋附近一帶本為山野地方,而石屋在當時原先是一間天后廟(又有名北明廟),另一說則認為是一間書齋。石屋本身為兩進三間式設計,以青磚建成,採用夾牆的方法建築(即以兩層磚塊砌成牆壁,中間部份每隔兩層以一橫磚連接)。中國南方炎熱潮濕,這種設計正好達至防潮和冬暖夏涼的作用,但相對來說增加了建築成本。

02.jpg

樹屋的形成
清朝初年,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鄭氏王朝,遂於康熙元年(1662年)頒佈了一道遷界令,從山東省至廣東省的沿海居民必須向內陸遷徙50里,範圍包括大部份香港地區。遷海後使沿海居民家園盡失,田園荒蕪,漁鹽業廢置。加上實施海禁,使香港本區受到嚴重影響。遷海令的範圍亦包括當年錦田一帶,於是屋主唯有離開,自此之後石屋便被一直荒廢,一下子便是過百年的事。
慢慢地石屋旁的榕樹不斷成長,支幹盤繞,氣根橫生,一步步將屋包圍起來,並滲入磚瓦的隙縫中至後來將石屋壓垮並吞併其中。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大學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指細葉榕發展出的氣根可深入泥土層,並生長為新樹幹,接着樹幹又長出氣根,如此一直下去,最後形成「獨木可成林」的情況。

04.jpg

今天的樹屋
時至今刻,主樹幹的中間仍能看到磚墻夾雜其中,以及一度清晰可見的中國式麻石門框。古樹一邊支幹的部份亦發展得出奇地平直,甚至有直角轉彎的異常生長情形,仿如樹的棟樑,相信是因為支幹如八爪魚般繞着原有的石屋發展所致,及至後來磚塊被拿去,今天還能從古樹支幹的外形隱約地可看到石屋的部份輪廓,蔚為奇觀。www.isletforum.com
新界原居民兼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形容樹屋是他兒時的遊樂場:「我兒時最喜歡爬上樹屋玩耍,數小時也不下來,有一種『I am the king』(指我是國王)的感覺。」又說:「(指樹屋)人去樓空,但樹木仍然存在,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他並稱榕樹有氣根、較濕、多枝椏,以及吸引雀鳥築巢,尤為難爬。
由古樹和石屋結合而成的樹屋正可印證當年清朝下達遷海令對香港的影響這一段歷史。樹屋的典故加上獨特的形態遂使其成為香港本土的一個郊外旅遊勝地。

https://zh.wikipedia.org/zh-hk/% ... 0%E6%A8%B9%E5%B1%8B
(圖片來源:互聯網)

相關閱讀
http://isletforum.com/forum.php? ... amp;extra=#pid1206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