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69|回復: 0

書法招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383
發表於 2015-3-20 17: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招牌 街頭巷尾一字一寶

00.jpg
華 戈 
原名馮兆華 
1948年生於廣東順德 
七十年代來港 
曾為各大商舖、商場題字,如「美心皇宮」、「德福廣場」、「帝京酒店」 
曾為超過六十部電影寫片名,如《黑社會以和為貴》、《葉問》、《魔警》等

【旅遊籽:文化地標】
近十年來,香港呼喊保育本土文化的聲音越來越響,當中少不免涉及對內地的恐懼,對傾斜發展政策的怒氣。眼見香港的本土特色如語言、建築物、老店等似乎逐漸有土崩瓦解之勢,連帶共存共生的店舖老招牌、即席揮毫的街頭書法家、本地特有的北魏書法體亦共同步向黃昏。在發展或重建的魔爪伸到之前,今次「文化地標」找來資深書法家及年輕字體設計師帶路,深入舊區的大街窄巷,抬頭細看這些平日視而不見的鐵板,到底哪些是書法家的墨寶。 
讀者今天看到報眉上「果籽」二字,正是為本港商舖書寫過無數招牌的書法家華戈的手筆。

街頭書法家 小巷揮毫
這座城市擁有招牌之海,形態各異在半空星羅棋布,當中以銅鐵製作及木刻的,年紀多數比我還要大。自己平日經過舊區都腳步匆匆,總覺得頭上的招牌別有味道但又說不出所以然。要抬頭遊街講招牌,不得不找來香港碩果僅存的街頭書法家華戈。跟他在油麻地區信步閒晃,路過新填地街、上海街,每隔百步就會見到他以前人手書寫的招牌。
所謂的街頭書法,也是一種講求經驗累積的手藝,如何穩陣地站在幾層樓高的竹棚上?該寫的範圍有多大?選用哪款書法字體?油漆要蘸多少?在油麻地區打滾數十年的華戈俱心中有數。其工作室位於熱鬧的彌敦道一座小樓上。你可能未必見過華戈的真身,但他的筆迹大家一定有印象,很多商場、酒店、食肆,以至不少電影海報上筆走龍蛇的戲名,都由他操刀。這位街頭書法家算是大器晚成,三十歲來港打工專門修理電燈,因緣際會參加書法比賽贏得優異獎,才開始街頭賣字的生涯。華戈在訪問中說過不止一次,寫字要對得起自己,也要過得到人。他會因應顧客行業性質調整字體的形態,「飲食業如富臨酒家,會盡量寫得敦厚,令人覺得是殷實的商家,至於學校如英華書院,就寫得較為穩重端莊,採用了寬扁的隸書。而麻雀館、武館當年屬偏門行業,我多寫北魏體,感覺搶眼又有氣勢。」
華戈回憶當年寫招牌,沒有既定價錢,背後原因不難推測,皆因對自己手字信心滿滿。對方如不滿意字體可以分文不付,「試過被人走數嗎?」「試過,但也不能算是走數,寫完後顧客很滿意,但要我提供正式公司單據才能付款,我只有手寫單,惟有作罷。後來那人可能過意不去,就為我介紹其他客人,算是累積了人脈。」說罷露出招牌笑容。那時他月入約九百元,客人收貨的話,有時會大手筆封一百元利是,年輕的華戈已欣喜若狂。昔日大街的招牌多由著名北魏體書法家區建公及精於隸書的謝熙包辦,華戈靈活應變,另闢客源主攻橫街小巷,當年的香港人,總能在夾縫中找到生存空間,除了寫招牌,華戈亦寫牆身、帆布、van仔車身,「想寫得好都要講經驗,寫帆布要懂得用絲印油,寫貨車車身就不可蘸太多油漆,以免滴油弄髒車身。」

01.jpg 北魏體,華戈多寫予米行、武館、麻雀館等。     

02.jpg 寫給飲食業、旅舍、同鄉會的字體,看上去比較敦厚。

03.jpg 寫給具藝術成份及手工藝行業的字體,較為輕快。     

04.jpg 多用於寫書法、詩詞的字體,較為瀟灑。

05.jpg
高空題字 搵命博
別以為撩幾筆就可收工,寫招牌也要搵命博,例如登打士街「張蘇記」電器店的招牌就有兩三層樓高。華戈自豪地指住回想,「那時我一手抓住大廈竹棚,一手拿着油漆掃,稿也不用起,木尺縛住粉筆左右一揮,輕輕標好範圍,提掃就寫。當時沒有縛安全帶,從半空向下望膽顫心驚,完全是用命博搵啖飯食。」訪問當日,「張蘇記」的老闆娘對着華戈慨嘆,現時已幾乎沒有人懂得填補手寫招牌了。當年店舖想找人寫招牌,需要請書法家、竹棚師傅、油漆師傅,還有師傅的夥計,成本好高,不是人人能負擔。華戈剛入行時知名度不高,惟有以實惠的價錢取勝,一人獨力完成所有工作。「沒有竹棚,就爬上人字梯,若仍然不夠高,就再於梯上牢牢縛上竹梯,才勉強抓住屋簷,左右移動也要小心翼翼。」華戈今天回想起仍覺驚險。要寫字,須先為鐵板掃上白漆做底色,然後用紅油題字,若是醫館,就按傳統用黑油,寫成白底黑字。
「以前人手寫的招牌好有親切感,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店家會講究材質、字體,覺得把招牌做好,可以提高舖頭的格調。現在電腦字雖方便,但感覺死板,商業味好重。」華戈近年以教授書法為主,偶爾才為食肆的新菜式題字,他指近年不少客人偏好日本風格的字形,傳統字體似乎正處於劣勢。

06.jpg
帆布店黃銘記,由華戈題字,包括最高的鐵皮招牌,以及直接寫在牆上的店名。(旺角新填地街331號)     

07.jpg 華戈用較寬扁的隸書寫成英華書院,看上去較為端莊,適合學府。(長沙灣英華街)

08.jpg
陳濬人 
「叁語設計」創辦人 
字體設計師,專門研究北魏書法 
收藏了七組香港老店的招牌 
https://zh-tw.facebook.com/adonianc

字體設計師 追源造字
屋宇署早前推出招牌檢驗計劃,定期監察招牌的安全性,原意是好,但變相提高了保養招牌的費用,店舖如「雅苑餐廳」、「春和堂單眼佬涼茶」等為節省支出,把有多年歷史的霓虹招牌拆下。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譚智恒研究本地招牌多年,對此感覺頗為無奈。面對瘋狂租金、市區重建,不少老店光榮結業時,連帶書法招牌亦消失無蹤。今天新開店舖的招牌幾乎已全部選用電腦字體。「電腦字體主要用作輸入內文,放大變成標題跟字款本身的設計原意有所不同,變成招牌感覺更是奇怪。」字體設計師陳濬人說。
香港的老招牌很獨特,多用北魏體書寫,跟內地、台灣等華文地區不同。北魏體能夠盛行因夠實用,「起筆收筆都很誇張,比較鈍和倔,回筆很粗,令字體挺拔突出,最重要是遠距離亦能清楚看到。」陳濬人說。北魏體的普及化,反映了當時香港人實事求是的精神,招牌最緊要就是清楚。譚智恒補充,戰後香港的樓宇多是混合型建築,商住融合,大廈外牆招牌緊密交錯,為加強傳意效果,商家傾向採用清晰易見的字體,並且把招牌改成橫排,慢慢構成現時舊區街頭獨特的城市景觀。
陳濬人為了延續北魏書法的生命力,早幾年開始重新設計北魏體,將它改造成電腦文字,並嘗試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變成電腦文字有其限制,例如會失去本身毛筆寫在紙上的質感,筆劃變得平滑,起筆收筆的位置難以做到本身北魏體那種誇張,但其剛猛的勾和捺我就盡量保留下來。」

研究北魏體 變電腦字
陳濬人用電腦化北魏體為「西九大戲棚」、九龍啤酒、獨立電影《風景》題字,算是另類形式的字體傳承。皇后大道一街之隔的「公和玻璃鏡器」及「光昌燕窩行」,雖然同為區建公題字,但字的形態明顯有差別,譚智恒指這正是手寫招牌的可愛之處,字形會受書法家的心情、當時境界所影響,相對電腦字更為多變,更人性化。
著名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曾慨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不少城市都變成通屬城市(Generic City),追捧宏大簇新的建築,自身的特色反而漸漸在發展中褪色,說起新加坡、香港、上海、紐約這些城市,大家會不會有相似的印象?時間流轉,失去幾塊招牌事小,最怕是本土特色蕩然無存,香港淪為一個沒有個性的城市。

09.jpg
清代文人趙之謙在北魏碑刻書體中,加入隸書的結構重新演繹的「夏」字,陳濬人再設計時會不斷分析並拆解其筆劃結構。     

10.jpg
陳濬人所收藏的其中兩組招牌,「利記行」本是魚絲行,字體屬唐楷,招牌至今己有超過五十年歷史。陳濬人表示如有舊招牌不要,他樂意接收。     

11.jpg
陳濬人為重新設計北魏體,每天練習書法,已把部份北魏體變成電腦字款。

12.jpg

中上環尋字賞墨寶
上星期跟着字形設計師陳濬人到中上環搜索北魏體的招牌,手寫的書法字其實不難找,幾乎每數十步就找到一塊,之不過大多數沒有署名,無法肯定是哪位文人墨客的手筆。我們多次進入店舖查問招牌背景,可惜店家普遍不清楚其歷史,大部份都無從稽考,着實有點無奈。幸好當年北魏體書法名家區建公為店舖題字,如加添「區建公題」四字收費會便宜一點,因可收宣傳之效,數十年後卻恰好方便我們追查原作者。

13.jpg
啓功啓體名家 北京同仁堂
題字屬內地著名書畫家啓功的手筆,他創有啓體,香港公開大學、仁濟醫院亦由他題字。(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3號萬邦行地下B舖)     

14.jpg
劉炳森隸書名家 永興行
題字出自精於隸書的劉炳森,他是國寶級書法家,曾出版字帖。(荷李活道158號B)     

15.jpg
游嘉瑞行草名家 玉庭齋
內地著名書法家游嘉瑞以行草見長,曾在英國、美國、香港及內地舉辦多個篆刻藝術展。 (荷李活道225號)

區建公最多產

16.jpg
光昌燕窩行
店內正中央有塊區建公所寫的招牌,店員表示招牌跟店舖俱有逾六十年歷史,店主父親當年委託朋友請書法家出手,才得到這塊墨寶傳世。(上環皇后大道西9號)     

17.jpg
公和玻璃鏡器
同樣出自區建公手筆,字體卻比一街之隔的隆昌行更為靈動,其多變的形態正是手寫招牌的可愛之處。(上環皇后大道西14號)     

18.jpg
祥興茶行
負責人指舊時店舖位於中央大廈,當時得友人介紹區建公才有幸邀請他寫招牌,一個字約一百元,非常昂貴。五六十年代旁邊的店舖曾發生火警,熏 黑了招牌,後來請人重新上漆,便成現今的模樣。(上環皇后大道西74號)

蘇世傑墨寶即將被拆

19.jpg

20.jpg
南華油墨公司
負責人徐先生指當年爺爺與嶺南書法名家蘇世傑份屬好友,故邀得他書寫招牌。最近因市區重建關係,店舖將遷至士丹利街,而這幢三層高的三級歷史建築及近七十年歷史的招牌會在這星期拆卸。社區發展急促,有歷史價值亦不能免疫。(中環威靈頓街118號)         

21.jpg
范金玉刻印店
店舖第三代傳人范志垣先生指當年父親范曾與書法家蘇世傑志趣相投,講交情為店舖題字。(上環文華里)

名家筆迹 散落我城
三十年代以前,香港商舖的招牌多以唐楷書寫,為方便遠距離觀望,通常筆劃寫得較粗。直至四十年代,書法家區建公及蘇世傑帶起北魏風格熱潮,除了區、蘇兩人,文人卓少衡亦精於北魏體,但風格別樹一格,招牌作品零碎散落港九,較為難尋。

齊白石唯一招牌 香港美術專科學校
香港油畫家陳海鷹與齊白石晚年的入室弟子郭秀儀份屬好友,經介紹得以會見齊白石,為他繪畫肖像畫。陳海鷹在香港創辦美專,於1957年前往北京請大師齊白石為學校題字,據悉是齊白石一生唯一一次寫招牌,為遷就牆身位置,遂把直度改成橫度。
(油麻地彌敦道438號)

22.jpg
當代中國的國畫畫家、中國美術學院名譽教授,書工篆隸,篆刻自成一家。

23.jpg          

24.jpg
齊白石九十二二歲(即九十四歲)時為香港美專題字的真迹。

區建公收費二百 紀安藥行
北魏書法家當中以區建公聲名最響,各大商舖尤其南北行、海味店等都愛找他代寫招牌,據聞收費不菲,題字的價錢大約是當時普通工人一星期的薪金。現時西環、中上環、油麻地等舊區的部份老店仍留有他題字的招牌,例如「新亞大廈」、「公和玻璃鏡器」、「祥興茶行」等。位於鵝頸橋橋底的紀安藥行,其招牌亦是其手筆。負責人紀生是駐場中醫,他表示招牌有約五十年歷史,當年聽聞他書法漂亮,便邀請他題字,花費約二百元。(香港灣仔堅拿道西10號B冠景樓地下)

25.jpg
1930年在香港設立「建公書法學院」,精書法,篆隸真草兼善,尤其擅於北魏書體。

26.jpg    

于右任因食賜字 泉章居
招牌為中國近代知名書法家于右任所題,他亦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據說鍾愛泉章居鹽焗雞的味道,故為其題字,是香港少有的草書招牌。(旺角奶路臣街33號依利大廈2樓及地下E號舖)

27.jpg 中國同盟會成員,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近代知名書法家,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     

28.jpg
卓少衡友情烙印 德記印務

卓少衡題字的的北魏體招牌,相比區建公,風格較險要,字體不會太平穩,如「務」字當中力字的一撇甚至伸延至左邊。店主表示當年父親與卓少衡份屬好友,卓題字亦分文不收。店舖一直經營訂裝印刷業,在1967年遷至現址,招牌早在搬遷前寫好,有逾五十年歷史。(上環薄扶林道20號)

29.jpg

30.jpg
南海沙頭鎮同鄉會
同為卓少衡題字的同鄉會招牌,亦屬北魏體,其撇捺比區建公更誇張。(旺角新填地街383號)

31.jpg
李鐵夫墨落灣仔 海鷹畫苑 
灣仔亦有一幅齊白石題字的美專直度招牌,旁為中國畫壇巨擘李鐵夫於1950年所寫的「海鷹畫苑」四字。李鐵夫是中國最早赴西方學習油畫的留學生,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展覽。(灣仔駱克道272號)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 March 201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