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70|回復: 0

茗茶豈止「歎茶」咁簡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538
發表於 2015-3-9 00: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jpg
■樂茶軒經理張志敏。

茶,在香港經常能夠喝得到,但你對茶又有多少認識?即使平日有上茶樓「飲茶」,名為「飲茶」,受重視的似乎還是點心多於茶,想知道更多關於茶的知識,揀選一款合自己心意的茶,到茶店精挑細選,肯定能找到一款讓你一嚐再嚐的茶。怎樣挑選好的茶葉,沖泡時又該注意些甚麼,現在不妨聽聽專研和經營茶葉的張志敏慢慢介紹吧。

上茶樓不是不能喝到茶,只是種類和質素未必能照顧到不同客人的口味,至少樂茶軒經理張志敏(Percy)是這樣認為的。「說到喝茶,在香港很多時都是上茶樓吃點心時喝茶,著重點心而不是茶,但未必有齊各種茶類和照顧不同客人的口味,對茗茶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去幾間茶店問問看看,對認識茶類都很有幫助。」

一般人都分得出紅茶綠茶,或清淡濃郁的味道,不過,Percy介紹時指,茶其實可分成六大種,即紅、綠、黃、青、黑和白。「按發酵程度而有所分別,影響味道和顏色。如紅茶與綠茶便是兩種不同的發酵程度,以青茶如鐵觀音則是介乎兩者之間。」她說黃茶雖是比較難找,但基本上在香港都算是容易找到不同茶種。「特別是普洱和壽眉,在內地其他地方,容易找到在當地生產的茶,要像香港那樣找到多種其他地方的茶就難得多。」

她指烏龍較受歡迎,對茶認識不多的朋友可先試飲,覺得味道合乎心意才選購,然後再嘗試其他茶種,如味道夠厚的霍山黃茶也同樣是深受歡迎的茶類。「喝茶像是有個階段,當然各人不同。有的人起初可能會先嚐花茶、綠茶,味道清淡,然後轉飲茶味較濃、層次豐富的岩茶,再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會喜歡喝味純的普洱,各人茗茶的先後次序都不一樣,視乎你喜歡哪種茶。」

喝茶具保健療效
其實茶除了味道怡人之外,也有其保健功效,張志敏指在《茶經》裡提及到茶帶寒涼的特性,最適宜「精行儉德」的人飲用。「茶略帶寒涼,飲用者最好心裡先有個限制,不會喝太多或太少,取中庸之道,這也對健康有幫助。部分茶較寒涼,但也有些是較為正氣,顏色是個好提示,顏色愈淺的茶如綠茶白茶便愈寒涼,在夏天喝有消暑的功效,而冬天則可喝顏色較深的烏龍、鐵觀音,而普洱比較中性,可當保健茶飲用,所以又有『老人茶』的名稱。」她又指要視乎體質,若是體質燥熱,還是少飲用紅茶為宜。另外,也可按不同的天氣喝茶,綠茶如龍井和碧螺春都適合夏天喝。

茶的另一重要特點就是有保健作用,尤其是當中的成份—氥。「有助降血脂、血糖,幫助消化,提神、解酒和防癌。除了保健作用,其實也可是一個發掘樂趣的平臺,平日家庭聚會或洽談生意都是當中一個媒介。」她補充,即便是沖茶,在過程中也能使人靜下來,放鬆減壓,當中也蘊含藝術、歷史:「絕對不是沖泡一杯茶那樣簡單。」

沖泡時配搭合適茶具
沖茶既可仔細地沖,用不同器具,按步驟和水溫沖泡,如綠茶便需先得以凍水浸泡使茶葉發脹,再在經浸泡的凍水澆上熱水才慢慢享用。Percy指現今都市人生活忙碌,若是在家沖茶,又不想太麻煩的話,其實一個茶壺、茶杯加上熱水便行。「方法上沒有對與不對,而是沖泡出來茶好味與否,揀選一個方便自己的沖茶的方法便可以了。」

她指出沖茶時有三個元素影響茶的味道:投茶量、水溫和浸泡時間,三者互為影響,互相平衡。「若是投茶量多,浸泡時間需相應縮短,免得熱茶過濃。或是水溫不夠高,則浸泡時間需延長。若茶葉顏色淺,我們偏向用較低水溫來泡茶,味道不會苦澀;深顏色的茶則要用較高溫的水沖泡。」

而泡茶時選用合適的茶具,也可以令茶味相得益彰,茶具大致可分玻璃、瓷器和陶土三類,「欣賞茶葉形狀和顏色可用玻璃杯,但保溫能力較低。瓷器如出產自景德鎮,薄而通透,畫花精緻,沖泡紅茶綠茶等不同茶類都適宜,不吸味也不吸色。至於紫砂泥,則較多氣孔,保溫效果甚佳,www.isletforum.com 吸茶味和茶色,所以最好沖泡同一種茶,愈用愈香,也能迫出茶味。」

選茶時「望聞問切」
是否一定要挑價錢最貴的茶葉來嚐才算是「歎靚茶」?Percy認為簡單最實際。「試飲後感到舒服的感覺,那茶葉已算是夠好夠靚。」

她建議揀選茶葉時可像中醫師診症那樣「望聞問切」。「看茶葉形狀和色澤,顏色均衡比較好,嗅出茶葉的味道,如有果香的茶葉就必定有果香。問就是詢問有關茶葉的資料,茶的來源地、收成時期等。然後挑些茶葉放在手上捽,容易捽碎成粉末即表示茶葉乾身,代表茶葉保存得好。最後便是試飲,嚐嚐是否有雜味,適合自己。」她說保存茶葉要用密封罐,放在陰涼處,避免放在陽光照射及濕氣重的地方。

喝茶固然有助心靜,為自己選喜歡的茶來品嚐更是賞心樂事。

資料來源:文匯報(11 June 201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