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扶林村
■1947年代的薄扶林村一帶
漁農署豎立的說明牌(原文照錄)
薄扶林舊稱「薄鳧林」,薄鳧是鳥名,大概由於這一帶的叢林從前常有薄鳧棲息,地方亦因此得名。「扶」與「鳧」音同而字較通行,地名遂演變為薄扶林。
歷史悠久的薄扶林村,位於距港島徑第二段起點不遠處的置富花園旁。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編纂的《新安縣志》提及的村落中,薄扶林村是港島碩果僅存的兩絛村落之一(另一處為黃竹坑的香港圍)。這一記載亦證明薄扶林的發展史當有兩百年以上。由於薄扶林村遠離市區,多年來尚能維持一點鄉郊風味。早自十九世紀中葉,時人便以「依山傍澗,結構頗雅」來形容該村。
薄扶林村原是一條雜姓村,全村分為三部分:中部為「圍仔」,南部為「菜園」,村尾為「龍仔督」。最早期開村的是陳、黃、羅三姓,戰後大量難民湧港,村內的居民由原來的二十多戶增至超過一百戶,原有的菜園亦漸漸發展為民居。
薄扶林村在信仰及風俗方面,至今仍具相當特色。位於入口旁的佰公社壇,規模與新界一些主要村落相比,可說毫不遜色。www.isletforum.com 村內尚建有一座香港獨一無二的「李靈仙姐塔」,村民均相信該塔能鎮懾四方邪物,保障地方安寧。塔上刻有「民國丙辰(即1916年)冬,聯慶堂上」的字樣,這可能為該塔始建或重修的年份。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為李靈仙姐誕,村民都會大事慶祝。時至今日,村民仍會膜拜「神福牌」——大抵是該村開基的先祖從故鄉攜來的神祗——祈望庇祐村民世代昌盛。
雖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發展與變遷,至今薄扶林村仍保留不少傳統的中國民間信仰和風俗,跟新界一些歷史悠久的鄉村比較,在在不遑多讓。單就香港島而言,這可算十分罕有。
資料來源:文匯網(13 March 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