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hermostat

九龍塘模範村和鴨仔湖 Kowloon Tong Mo Fan Tsuen

[複製鏈接]

0

主題

7

帖子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4
發表於 2015-5-27 13:07:14 | 顯示全部樓層

馮寶寶主演的粵語黑白片《孤兒救祖》在模範村口取景,(0一0.19)可見到日治時興建的石屋尚未清拆。黑色粗大水管傍有一大片長方形水影,會是鴨仔湖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4
發表於 2015-5-27 13:58:55 | 顯示全部樓層
模範村的基督教堂,1966年修建聯福道時,連同一大片寮屋(約佔全村一半)清拆。居民大多遷往慈雲山47座。


196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

右圖正中央那金字頂房子就是基督教堂

隱藏在小山與英軍宿舍間的村舍(196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4
發表於 2015-5-27 15: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195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山頂仍未建學校)
009.jpg

197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1


197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2


197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3


1970年代的九龍塘模範村-4
003.jp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4
發表於 2015-5-28 16: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模範村工作逾30年的傳道人
Maria_Lee.jpg
節錄自:http://foundation.mcs.hk/index.p ... id=296:dr-maria-lee
I joined the Legion in Form I and stayed there till Upper Six. Sr Jeanne was our Spiritual Director and Earnest Chung was our President. In pairs, we had to do weekly assignments. Most of the time, we went to the Model Village 模範村 and Ap Chai Wu 鴨仔湖 which was later demolished to become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ee Wai Lee) on Renfrew Road where I worked for 30 years! This experience influenced me immensely- I became a social worker and later an educator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538
 樓主| 發表於 2015-5-28 22:02:29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次你都post過。

地圖講述_日治時期的九龍塘模範村
                                           模範村(今屬香港浸會大學校園),當年聯合道只修至侯王廟,浸會大學和浸會醫院一帶是高山,吳佛全隨母親往竹園探望外公時,交通甚為不便,要經今廣播道、喇沙利道、九龍城往黃大仙。吳佛全與母親在村前農地(今解放軍東九龍軍營)耕種,在鴨仔湖取水灌溉。鴨仔湖水深,內有靚魚,有不少孩童爬入湖中捉魚,因陷入泥漿而溺斃模範村前方是日本軍營,每日軍人在營內唱歌;當年因應防禦的需要,九龍塘業主被迫遷走。和平後國民黨新一軍在此軍營駐紮,計劃接收香港,隨後被英軍趕走。日治時期吳佛全曾被日軍誤認為游擊隊小鬼隊,險遭殺身之禍。近年他繪出當年的模範村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5758


日治時期九龍塘模範村的居民和治安。九龍城是歷來的政治中心
                                           模範村有100多間單層鄉村屋,每兩間成一組,居民來自衙前圍、蒲崗、石鼓壟和隔坑四村,包括吳佛全的宗親和舅父。村民中有姓林和姓吳,林姓住在鴨仔湖後面的一排房屋。吳佛全家住模範村6號,村屋由中通的航空磚建成,內有厨房,沒有客廳,用木間成兩房,父母住一間,吳佛全與弟弟住一間。日本人委任衙前圍鄉長吳渭池做模範村鄉長,利用其鄉親網絡協助管治。吳渭池兒子曾協助英軍撤離,被日軍捕獲後處決。模範村對面是日軍的兵營(今解放軍東九龍軍營),當局曾聘用村民在軍營開戰壕,以便守軍在戰壕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4960


日治時期的遷移和生活: 國華布廠、啟仁道和模範村
                                           母親替日軍做清潔工,負責鋪草皮、割草餵馬、清理馬屎等,她外出工作時,留下3個兒子在家,7歲的吳鴻安自行煲粥,他拿着熱粥上樓梯時,不慎被粥燙傷雙腳。此時父親沒有工作,一家生活最為困苦。模範村。日軍徵收踎前的土地時,屋主獲分配模範村的房屋作賠償,包括住圍內的村民。吳鴻安搬到模範村後,母親仍替日軍工作,父親亦偶然替日軍做清潔工,生活環境很惡劣。模範村的屋都是低層屋,內有一房一廳,類似石峽尾大火後興建的臨時房屋。屋內雖沒有水電,要到附近的山坑及井取水,但居住環境尚算不錯。吳鴻安當年約8


日治時期的衙前圍村: 逃避日軍轟炸、村民遷往九龍塘模範村和遊擊隊的活動。戰後初年外姓村民的遷入
                                           梁錫麟6歲時入學,同年日軍攻打香港,長輩教他防範日軍槍炮: 聽到「PP」聲不用怕,「沙沙」聲就要伏低,避免中彈。每聽到飛機轟炸聲,村民走到鑽石山躲避。某次飛機轟炸,梁錫麟跟不上大人,只好躲在床底;圍村中了很多彈,落下來卻不爆炸,期間有村民到天后宮問杯,媽娘答謂「不用怕,不用走」,直至今天梁錫麟仍有問杯的習慣。淪陷後他的家人陸續離世,契爺吳渭池生活亦艱難,他原來住衙前圍4巷2號,未幾搬到模範村鴨仔湖,在當地做鄉長(編按: 1942年日軍擴建機場,徵用衙前圍週邊的土地,當局在九龍塘興建模範村,安置受影響的村民)。模範村的屋不易爭取,村民要抽籤安置;契爺在圍外有屋,同時養豬,他成功獲安置。模範村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5788


日治時糧食不足長期患病
                                           模範村,母親種田養雞,父親在香港仔藍鳥造船所上班。家人在模範村獲配3畝地,菜田和蕃薯田各佔一畝地,蕃薯除用作自家糧食外,剩餘者或作售賣,或當貨幣使用,每擔值百餘元軍票。患瘧疾的李富到九龍城市集看病,由余朝光西醫主診,每次付診金一擔蕃薯,最終李富靠敷艾草和飲薑湯治癒瘧疾。日治年代飲食不規律,大多每天吃兩餐,家人有空才煮食。蕃薯是主糧,間中用薯蕃葉(薯苗)煮粥,蕃薯飯已算最豐富。李富間中就地拔生番薯,未經清洗和煮熟即入口,曾感染迴蟲病,肚脹導致行走不便,最後向余朝光西醫求診,經打針食藥才治癒。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4773


童年的務農生活: 淋水、鋤泥、拖肥、引水和掘井
                                           模範村6號,父母種蕃薯維生,他走到鴨仔湖取水淋菜,每日用瀉筒淋水1至2次,視乎當天雨量,淋水份量要適中。他小時候很佻皮,以玩樂的心態淋水。最初他只幫母親淋水,14、15歲開始翻土,用四子耙、六子耙和鋤頭打鬆泥土;六子耙較短,鋤泥時容易弄傷腳。吳佛全家在黃大仙種菜時,靠養豬提供肥料,但仍不足夠,同時要在肥氹取肥料。每塊田有個肥氹,有四方型的和圓型的,平日要放水入氹,遇上天旱時要引水,佛全家曾走到馬仔坑引水,後來英軍練靶場開墾成農田,農民佔用水源,家人要與鄰居挖井。幾家人合力用鋤頭或徒手挖井,每天挖5呎左右,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4961


九龍城的鄉土語言。戰前至日治時期城寨外圍民居的演變。九龍城鄉村的水源
                                           吳,但與衙前圍吳氏所屬的太公不同。西頭村土名「城籬下」(今九龍城廣場),戰前有不少農地,以荔枝園(侯王廟旁)的坑水灌溉,和平後西頭村發展成木屋區。樂善堂位於今東頭社區中心,附近有一個垃圾池,垃圾泥可用於拖肥。戰前的市集居民是雇工和小商戶,日治時期因糧食不足,不少人離港避難,九龍城商業凋零。吳佛全家在模範村種蕃薯和辣椒,要擔農產品和柴草到旺角仔(旺角道街市)售賣。模範村有水塘名「鴨仔湖」,位於今聯合道的低窪地段;大磡村亦有水塘,由雨水累積而成(今荷李活廣場),可供村民養魚。「龍
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 ... dex_cht.html#p6498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538
 樓主| 發表於 2015-5-28 22:3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課前與課後活動
吃零食,是學生一大吸引,古今中外都如是。戰前小息,常有一小販,從後山爬上操場,賣甘草欖,酸檸檬等小食,招牌是〝梁老人〞。33年直至41年。若有老舊生不識此人的,定是患上老人痴呆症。

學校有正規的零食部,但很多學生嫌他食物太正統,太衛生。舊校車路入口的廻旋處,小息午餐或放學時便聚集了大批小販,魚蛋猪皮,雞脾牛雜,甚至〝碗仔翅〞都有。有學生吃〝碗仔翅〞上了癮,長大後上高級酒家吃正式碗仔翅,竟說味道怪,不好,是假的!

1946年復校時,校舍還有大批印度兵駐紥,有很多學生提早返學,圍觀亞差劏雞,只見亞差一手將雞按在砧板上,雞頭一伸,就一刀斬下,雞頭橫飛幾尺,雞頸噴血未完,就隨手擲下,有時冇頭雞還會四處狂奔亂竄。緊張刺激,好過睇戲。還有亞差用手指食飯,打坐唸經,異國情調,比上地理課還好。

中午時間較長,節目可多樣化。最大胆的是往鴨仔湖裸泳。鴨仔湖在現今牛津道舆禧福道之間,有農屋菜田,還有一個相當大的池塘,有時養着幾隻鴨仔,炎夏這池清水,是絕大的誘惑。四五學生就在草叢急急一齊脫下短褲,潛下水中小泳。時間差不多了,就穿回褲子直奔回學校,全部過程不發一聲,動作調協,是海軍陸戰隊的良材。還有一個刺激的節目是偷看瑪利諾女生游泳。當時喇沙和瑪利諾之間還有一座小山,爬上了小山,就可以望見泳池,或者有人在游泳。可是十次有九次半失望,但出師之名太吸引,總有老襯參加。

放學後時間没有限制,大型活動可以開展,如足球賽等。但一個足球場,兩個龍門却共有六人守門,二三十個球員在兩頭奔跑,原來三個賽事可以同時同地展開!六隊球員各有默契。海水,河水,井水,三者互不侵犯,容忍合作,亦喇沙精神也!
此外,在山坡仙人掌叢中捉金絲貓、打波子、打籃球、打乒乓波,可以玩到天黑,校方從不干擾,没有〝食蕉〞叫要離校關門的那回事。
http://www.lscob-global.net/newsletter/Newsletter2014-09.pdf


北美風沙  The North American LaSallians Sep 2014 Joint newsletter of East Coast USA, Edmonto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Southern California, Toronto and Vancouver Chapters
Page 12 & 13
(Sep 201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538
 樓主| 發表於 2015-5-28 23:34: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hermostat 於 2015-5-28 23:38 編輯

按: 我並不是跟當住人(當時住在模範村鴨仔湖的人)直接對話 / Whatsapp 的。

經我窮追不捨的苦苦追問下,據了解,在~1960-90,當住人在鴨仔湖的住處(需由禧福道下石梯進村後,與禧福道 <Hereford Road> 成垂直90度角再走一段路)應該是在模範村的中央附近位置。

10.jpg

當住人1962年入住模範村,當時已沒有鴨仔湖了,並知道鴨仔湖以前就在住處的附近。因此推斷雅仔湖在1962年或之前被填平。
另外,當住人買下模範村木屋,目的是他日模範村遷拆時,可以安置上公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5538
 樓主| 發表於 2015-5-29 00:50:19 | 顯示全部樓層
Your photos in 13# are great!
Thank you very much.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8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18
發表於 2015-7-21 14:05:51 | 顯示全部樓層
1967年模範村因添加火水引致不火,焚屋近百間,災民大多遷往秀茂坪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8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18
發表於 2015-7-21 18:40:53 | 顯示全部樓層
1967年模範村因添加火水引致大火,焚屋近百間,災民大多遷往秀茂坪村。(加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