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13|回復: 0

「草根作家」馬慧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3678
發表於 2016-10-6 10:4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草根作家」馬慧娟:用「拇指文學」記錄生活百態
2016-04-08 00:00:00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終日忙於種地、打工的寧夏回族婦女,6年來在田間炕頭堅持用手機寫了四十多萬字的隨筆和散文,光手機就摁壞了7部。這些作品記錄了像她一樣的西北回族女人的酸甜苦辣。
這些富有濃郁鄉村生活氣息、積極向上的文字,讓四五百名素昧平生的網友成為她的「鐵粉」,鼓勵她堅守文學夢。如今,馬慧娟已在《黃河文學》、《朔方》等文學刊物上發表散文20餘篇,成為當地有名的「草根作家」。


寫作搭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頭裹粉紅色頭巾,腳穿黑色布鞋,粗裂的雙手拿著鏟子,一下一下將地上和好的水泥鏟進桶里……見到馬慧娟時,這個36歲的回族婦女正在給村裡的清真寺修水窖,從早上7點到晚上6點,忙碌一天能掙100元。

15年前,馬慧娟一家從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移民搬遷到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與其他20多萬移民在羅山腳下、黃河岸邊的一片荒漠上紮下根來,種田、養牛羊、打工成為她的生活常態。


「我們這裡回族女人的生活狀態就是睜開眼就忙東忙西,要種地、餵牛、養羊、伺候老人、照顧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農閒時還要去打工貼補家用。苦嗎?肯定苦啊。」她說。


「這些勞作之苦也算不得什麼,可心靈的孤獨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書讀得多了,思想更孤獨。我們村的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借本書比借錢都難。周圍沒有人認可你,你也就無法把思想交流出去。」馬慧娟說。


2010年,馬慧娟偶然從侄子那裡得到一個QQ號,有了自己的網名「溪風」,她開始將自己10多年來的觀察和感悟寫成文字發表在QQ空間裡,這一舉動使她找到了與外部世界交流的空間,一批國內外「網友」經常給她留言,對她的作品給予評價。


於是,打工間隙,她坐在田間地頭寫;做完家務、餵完牛羊,她坐在自家屋檐下寫;有時靈感上來,三更半夜她趴在炕頭上寫……文字也從幾十字的「說說」發展成幾百、幾千字的隨筆和散文,每一個字都是她用拇指在手機上敲打出來的。


馬慧娟用的第八部手機,是她用1300元稿費買的,在手機螢幕的下方經常打字的區域,因為用得過於頻繁,全是被手指磨損的斑點。


「在農村,一個女人一天到晚低頭看手機,閒言碎語是很多的,說你不安分。另外,掌柜的(丈夫)意見一度也很大,有段時間我都不敢當著他的面用手機寫作。還有一段時間因為流量費太高,還停止過寫作。」馬慧娟說。


直到2014年底,QQ好友祁國平幫助她投稿,在《黃河文學》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編輯部給寄來了930元稿費,馬慧娟才得到丈夫老咸和其他村民的認可,開始敢「明目張胆」地在手機上自由寫作。






農村生活帶來無限創作靈感


「帶工的那個大個子男人蹲在田埂上,一邊絮絮叨叨地喊著還沒幹活的女人趕緊幹活,一邊拽起衣領遮擋著自己的半邊臉。想起初見他時,西裝革履,髮型紋絲不亂,鼻樑上還掛著一副墨鏡……」炕頭上,馬慧娟輕聲給鄰居大姐馬香梅讀著《被風吹過的夏天》。這位不識字的大姐聽完後激動地說:「寫的就是我們幹活的場景,真像呢。」


馬香梅常和馬慧娟搭檔幹活,知道她在手機上寫東西。「前兩天聽別人說『印象紅寺堡』微信公號專門介紹她,才知道她寫了這麼多,真給我們農村女人長臉。」馬香梅說。


玉池村的村民、打工的回族女人,還有剪羊毛、蓋房、相親、流浪狗、紅寺堡的風和雪等等,都被馬慧娟寫進文學作品裡。就這樣,6年來她摁壞了7部手機,以網名「溪風」寫出了40餘萬字的作品。


在《剪羊毛》中,她寫道:「我倆把羊拖到樹蔭下,我彎腰抓住羊的兩隻前腿,兒子蹲著抓住後腿,準備把羊放倒在地。他又開始嘟囔,讓我慢點,把羊身子拖住,別一下把羊摔在地上……」


在《鄉愁》中,她寫道:「我知道我們都回不去了,無論是老人還是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都將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直到有一天如我的父親一樣融入這片土地中,永遠紮根於這片土地。但是遠處的那個老家,我們要用多久來割捨它,用多久才能揮去它帶給我們的惆悵和念想……」


「鮮活的題材太多了,每一個寫出來都很精彩。但是我寫作的時間太少,來不及將我所觀察到的農村和回族女人的生活都展現在讀者面前。」馬慧娟說。


馬慧娟是典型的勤勞的回族婦女,她總是在忙完家裡家外的活之後,才開始拇指上的創作。她還是倔強的「草根作家」,每天都想寫、都要寫,有時候晚上只睡四五個小時,擠出時間來寫。樸實的她至今仍然把自己的文學創作稱為寫字:「我不是為了寫而寫,也不圖什麼,我就是想把抓人心的人和事寫下來。」


在馬慧娟眼裡,農村的回族婦女有很多苦,辛勞一生甚至沒人叫一聲她們的名字,總是被「誰誰家的媳婦」代替。「我想發掘回族婦女眼睛裡、生活中那些積極向上的東西。」她說,「沒有人抱怨生活,每天都在這樣簡單重複昨天的生活,每天揣著低微的夢想去勞作,每天聚在一起都快快樂樂地大笑,每天都盼著明天會更好。」


紅寺堡區文聯主席傅國勝說,馬慧娟是他們重點關注的「草根作家」之一,「因為身份的特殊性,馬慧娟把生活體味得比較透徹,所以寫出來的東西能打動人。」傅國勝說。






「我想有一天能自由地行走」


對於馬慧娟來說,2015年是收穫的一年。她有四篇文章發表在寧夏最重要的文學刊物《黃河文學》和《朔方》上,還有十幾篇發表在其他刊物上,收到3000多元稿費。村裡的男人們在微信上看到她的作品介紹,都恭敬地當面誇讚她。


「每一篇文章發表出來,我都在QQ上告訴網友,也會把樣刊寄給一些網友,這是我唯一能回報他們的。」馬慧娟說。


如果說現實生活中她是孤獨的,那麼在網絡世界裡,她的思想得到了「認可」,情感得到了「共鳴」,這支撐她堅守自己的文學夢。


一位湖南的大姐3年來每年為馬慧娟充1000元話費,只因不想她「因付不起流量而不敢寫」;一位江蘇網友給馬慧娟寄來2部手機,只因她手機壞了一個月沒有在QQ空間裡更新作品;還有網友給馬慧娟寄來各種各樣的書籍,只因她說「這裡借書比借錢難」……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溪風創作的源泉和靈感。」「西北的女子,歷盡風沙洗禮,練就一身的頑強與執著!你能吃大苦,耐大勞,你是有韌勁的,你是催人奮進的」……在馬慧娟的QQ空間裡,這樣的鼓勵之語隨處可見。


「真的很感謝他們,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全靠他們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的支持。」馬慧娟說,她要把《農閒筆記》和《熬煮的光陰》兩個散文系列寫下去,等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後再去構架小說《羅山腳下的女人》,講講西北回族農村女人們的故事。


這個從未離開過寧夏的女人,懷揣這樣一個夢想:「我想有一天能自由地行走,希望有一天能通過寫作走出這片黃土地。」
(https://read01.com/N5ymzG.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