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38|回復: 0

萬宜水庫 [東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383
發表於 2016-4-28 09:22: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ucumber 於 2016-4-28 09:39 編輯

64 (5).JPG
萬宜水庫錨形石紀念碑。
在東壩上的路旁,豎立著一個巨型錨形石,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

萬宜水庫(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萬宜水庫的工程計劃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是香港最後一個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二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

64 (6).JPG
基本上,這段麥理浩徑第一段是平坦的路,沒有難度。

萬宜水庫為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建造過程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爛泥灣村。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64 (10).JPG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或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這兩條堤壩高達64米,另有三條副壩。

64 (7).JPG

64 (8).JPG

64 (9).JPG

64 (12).JPG
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http://www.lcsd.gov.hk/tc/watersport/index/inde_chong.html

64 (11).JPG
64 (13).JPG

64 (14).JPG
萬宜羈留中心現址。

64 (4).JPG
在東壩上行。

64 (15).JPG

64 (16).JPG


建造背景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興建多個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漲,水塘仍不敷應用。及後香港興建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龐大,但仍不足以應付不斷增長的食水需求。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後,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當局便於1969年開始構思興建另一個類似船灣淡水湖的大型水庫。水庫最終選址位於西貢半島南岸與糧船灣洲的狹窄海道之中,故曾被稱為糧船灣淡水湖,但為免中文名稱與船灣淡水湖混淆,及後改以水庫範圍內的萬宜村命名,定名為萬宜水庫,而英文名稱則維持以糧船灣的英文(High Island)命名。

水庫工程涉及將官門東西端加建兩道堤壩,然後再將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其形成一個淡水湖。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工程於1971年正式動工,1978年11月底建成,歷時7年,總投資遠超最初預算,費用達13.5億港元,水庫容量為600億加侖,使香港存水量增至5.86億立方米(1,289.2億加侖),是全球首個以大壩圍封海岸而建成的大型水庫。


工程
整個萬宜水庫興建於前寒武紀形成的火成流紋岩地形上。要在大海建造萬宜水庫,工程人員最終決定興建東、西兩條主壩。東壩面向南海,長1,593呎,高348呎;西壩面對牛尾海及糧船灣海,長2,470呎,高333呎,工程極為複雜。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東壩以其副壩上的巨大複雜混凝土製防波副堤而著名。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雙T形混凝土預制構件組成,直接面向外海。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衝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萬宜水庫面積2,000畝,只有船灣淡水湖3/4,惟水壩比較高,因此容量比淡水湖多約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C%E6%B0%B4%E5%BA%AB


64 (1).JPG

64 (2).JPG
萬宜水庫東壩以及其巨大的錨形石防波副堤(弱波堤),圖片右下方部分為緩衝區。

64 (3).JPG

相關閱讀:

High Island Reservoir 萬宜水庫 @ Sai Kung 西貢

萬宜水庫
High Island Reservoir
/201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