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登錄
|
註冊
用戶名
Email
自動登錄
找回密碼
密碼
登錄
立即註冊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戶
論壇
BBS
日誌
Blog
相簿
Album
道具
勳章
任務
日誌
相冊
留言板
群組
門戶
設置
退出
Isletforum
»
論壇
›
你還記得嗎 The Past
›
東區 Eastern
›
舊日的柴灣
返回列表
查看:
3069
|
回復:
0
舊日的柴灣
[複製鏈接]
thermostat
thermostat
當前離線
積分
77332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論壇元老, 積分 77332, 距離下一級還需 9922667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77332, 距離下一級還需 9922667 積分
積分
77332
發消息
發表於 2015-7-26 17:02:31
|
顯示全部樓層
|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hermostat 於 2015-7-26 17:13 編輯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及地區規劃,柴灣屬於港島規劃區的第20區,範圍包括杏花邨和小西灣。柴灣區的分界為北接杏花邨白沙灣以西的鯉魚門度假村,西連大潭郊野公園(柏架山),南達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及砵甸乍山),東鄰藍塘海峽。
柴灣地理位置獨特,三面環山,東北方面向藍塘海峽及將軍澳,和跑馬地一樣都是香港島的谷地。柴灣有海拔532米的香港島第二高山柏架山,以及歌連臣山及砵甸乍山作為天然屏障,因此其天然深水良港的條件,適合船隻避風。
海港東面入口處柴灣從馬塘坳俯瞰沿海小漁村的柴灣。
該處是採柴地點,山巒光禿。
左後方山坳有道路通往石澳及大潭,鯉魚門軍營和山頂砲台居高臨海。
1960年代初柴灣
1960年代初柴灣
60年代的柴灣
約1970年代初的柴灣。前方建築物是張振興伉儷中學,
柴灣邨近新廈街(即現在市政大廈所在)
柴灣是一個位於鯉魚門海峽的外灣,為香港島最東的谷地。由於三面環山,加上水源充足,所以盛產大量木材。這些木材可作柴薪之用,所以這個海灣被命名為柴灣。18世紀起在此聚居的客家人,便在此處獲取柴薪。
柴灣這個名字在清朝時已經確立,但過去柴灣亦被誤稱為「西灣」,這是由於「柴」在客家話語音中與「西」的粵語音相似,加上當時的英文名稱也一度因此被不明所以的人誤譯成「Sai Wan」,才出現這個錯誤地名。雖然柴灣的地名已被糾正,但柴灣以東的小海灣「小柴灣」就一直被稱為「小西灣」。
這巴士站現時是柴灣港鐵站之處
下圖: 轉載自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圖片。參考hk-place 的文章,柴灣村初期稱為柴灣徙置區(又稱柴灣新區),最早期的柴灣徙置區是現今環翠村的位置,只有一及二型大廈用英文座號命名,於1957-1959年落成。由於第二期徙置區建於1963至1966年間,而下圖又未有見到有關的建築物,故估計圖片是攝於六十年代初。
左方看到一個臨時巴士站,位置約為現時的永利中心。隱約看到巴士並非如上圖般短小,而且看來是紅蕃頭,三數部巴士就是這樣停泊在一個非常間陋的總站,路線是上文提及在柴灣道擴闊後延長至柴灣徙置區的8號線。
柴灣戲院大廈 / 環翠商場
柴灣(2005年)
柴灣3大貨倉, (左至右) 柴灣倉、安全倉、嘉里倉
遠望柴灣中巴車廠一帶
柴灣東巴士總站
*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發柴灣。部分人誤會「柴」字不吉利,建議改為「翠灣」,但後來除了翠灣邨使用「翠灣」外,整個社區也都以柴灣作地名。
*1951年,香港政府設立柴灣平房區以容納大量新來港移民,即現時興華邨、興民邨、康翠臺、樂翠臺和高威閣的前身。1959年,柴灣原有的村落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廈。1968年,柴灣人口已增至80,000人。
*1970年代,柴灣興建大量工廠,使柴灣變成了新興工業區;並且開始陸續拆卸徙置區,並改建及興建公共屋邨,香港政府還把其中的公共房屋命名為興華邨,這個名字有華人在香港復興,當家作主的深遠意味。柴灣最初的公共屋邨有柴灣邨和興華邨第一期,但這兩邨已被拆卸及重建或重新發展。
*港鐵柴灣站現址原本是利眾街前段及垃圾收集站所在地,因興建柴灣地鐵站而於1982年3月拆卸,而利眾街亦因而被縮短,原有的柴灣巴士總站則成為今日柴灣道迴旋處。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F%B4%E7%81%A3
柴灣和小西灣(2014年)
/2015
(圖片來源:互聯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